科技动态
汽车学院本科生在储能领域发表高水平文章
发布者:李俊夫   编辑:科技发展处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6日

近日,学院智能车辆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于瀚卿的研究成果《Life-cycl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an electrochemical mode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ack》发表在储能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6.583,能源与燃料JCR分区为Q1。于瀚卿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智能车辆工程系青年教师李俊夫为通讯作者。

该论文主要工作在威海市新能源车辆控制与仿真重点实验室进行研究,在李俊夫老师指导下完成,并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威海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同时得到马里兰大学先进生命周期工程中心(CALCE)的支持。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当中。由于电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建立电池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对于研究充放电行为、阐明电池内部复杂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用于荷电状态估计和电池均衡等优化管理。然而,电池单体的电压和容量往往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常常把电池进行串并联以组成电池组,但随之而来会在建模和参数辨识方面产生新的困难。

电化学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锂离子电池的内外特性,但当该模型用于电池组时,电池组中单体的不一致性增加了建模和参数识别的难度。该论文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参数辨识方法。首先进行容量检核来解决电池组内单体放电截止电压不一致的问题,然后通过激励响应分析得到所有单体的模型参数。通过对全寿命周期内电池组模型仿真以及荷电状态估计,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近年来,新能源车辆控制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在新能源车辆的三电系统控制和仿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共计10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5000余万元。相关成果在新能源车企和国防军工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实现了技术转化,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发展。

汽车工程学院历来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本科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科技活动平台。青年教师李俊夫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建模、状态估计与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作为智能车辆工程系副主任以及新能源车辆控制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动其专业培养体系建设和改革,努力打造新型交叉学科人才高地。

 

 

 


编辑审核:科技发展处

通讯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化西路2号 邮编:264209

Copyright © 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科技发展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63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