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校区参加哈工大一校三区科技工作网络视频会
发布者:刘培香等   编辑:科技发展处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1220日至21日,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国家科技发展新形势,扎根中国大地,以一流科研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题的科技工作会议在校本部召开。校党委书记王树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校长周玉主持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吴学梯就高校科研管理改革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内容作报告。会议对科技工作先进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区HRT团队和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秀莲分别被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团队和个人。

威海校区领导姜波、王建文、钟诗胜、张文丛与来自各院系、相关职能部处的负责人及教师代表70余人,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王树权在讲话中从“十二五”学校科研的主要成绩和重要经验启示、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十三五”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3个方面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部署。他表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双一流”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十二五”科技工作,研究部署“十三五”科技工作,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迎接建校百年。“十二五”以来,围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目标,学校重视加强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创新添动力、以特色谋发展,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科学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学科方向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巩固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著。学校“十二五”期间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源于我们坚持精神引领、坚持人才根本、坚持抢抓机遇、坚持特色发展、坚持融合发展。

王树权指出,“十三五”是学校“迎百年、创一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与我校的学科优势、办学特色高度契合,“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学校深度参与区域开发合作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全面实施的改革强军战略,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方式的调整、项目承担法人责任的强化、高校科技评价体系由单纯依赖数量向以质量为导向的转变等,使我校科技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王树权强调,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目标,要把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要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去明确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角度去明确科研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坚持“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最终实现建设一流的大学的战略目标。他对科研工作提出5点要求:一要培育符合科技创新要求的人才队伍;二要紧密结合战略导向,彰显重大工程特色;三要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四要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五要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王树权最后强调,决战决胜“十三五”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沿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绘就的百年强校蓝图,树立改革、引领、开放、竞争的创新意识,忠诚担当,砥砺前行,奏响“迎百年、创一流”的哈工大最强音。

王延觉、吴学梯从深刻认识高校科技改革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高校科技改革发展新要求、加快构建高校科技工作新常态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形势下科技体制和管理改革中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快速推进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给高校科研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家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充分发挥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高质量的智力支撑。高校要强化组织创新,有效对接国家需求;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大科研基地为学科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充分利用好政策,完善科研队伍组织方式;建立适合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高效的科研与财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建立突出质量和贡献的多元评价机制。他们在报告中强调,高校要更加注重需求引导、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以引导、支撑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为根本任务,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机制,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破解“千校一面”的局面,提升优势特色学科的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副校长韩杰才从“十二五”重点业绩、目前的形势分析、面临的问题挑战、“十三五”发展思考4个方面作了学校科技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强化基础研究,用战略思维进行系统集成创新,用开放思维打造平台基地融合,成果奖励厚积薄发,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深度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积极参与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16个重大专项中的14个专项,项目近300项,在各个专项任务中均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一批重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彰显了我校航天特色与优势。二是国家奖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学校超前部署、深度挖掘、精心谋划,获国家科技奖总数38项,牵头完成24项,均列全国高校第四位,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充分彰显了我校科研实力和水平。三是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新跃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立项批复,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新增4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新增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平台增至15个。四是保持对俄乌白等原独联体国家合作特色,打造与欧盟、美加、亚太等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亮点纷呈。五是基础研究整体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在工材、信息领域保持传统优势。六是基础研究人才与团队建设成绩显著,已形成人才队伍的完整链条。七是多种举措引领广大教师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做到了国际著名期刊有文章、国际交流中有声音、国际学术组织中有位置、国际学术领域有话语权。八是连续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项,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受理与发明专利授权双双跃居全国高校第二位。九是政产学研合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在全国推广。“十二五”期间学校与30多个省、市、区的3000余家企业签订近万份技术合同。十是哈工大规格铸就哈工大品牌,科技产业厚积薄发。“十二五”期间学校成果转化孵化企业101家,科研特色向产业特色转换,技术规格向产业品牌转换。

韩杰才从国际、国家、区域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挑战,并对学校“十三五”科技工作规划进行了展望。“十三五”期间,学校要优化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建设基于竞争基础的稳定的持久支持机制,营造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加大对全学术生命过程的跟踪与支持;对重大标志性项目进行超前培育,强化航天国防特色,引领科技创新,构建从前沿技术孵化、关键技术突破到牵头重大项目的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重大成果尖峰引领,培育新的“大师+团队”,打造支撑人才成长与科学发展的成果全链条培育体系;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领域拓展,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发挥对俄科技合作领头羊作用,多层级利用国际优势科技资源,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影响力;推进交叉平台的关键突破,以国家目标为导向,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国家级平台为重点统筹布局学校科研基地建设,在重大创新领域有所作为;促进科技成果主动转化,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提质增量,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紧跟国家新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创新价值。

科工院常务副院长付强在会上作了《准确把握国家科技管理机制改革新要求》的报告,从基础科研、民品计划、国防科研、奖励计划、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国家实施的相关文件、政策、计划作了宣讲报告。

与会代表就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超前谋划学科布局、凝练重大科研方向、促进理工结合与学科交叉、保持学校传统特色和优势、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客观多元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加强国际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建设高水平特色校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威海校区参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四场主题报告展开了讨论,并通过网络视频同步反馈了讨论情况。校区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这四场报告对科技问题聚焦精准,解读清晰。韩杰才副校长、付强院长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明晰了“十三五”我校科研发展战略及科研管理改革方案;科技部吴副司长、教育部王司长的报告从国家层面上对近期国家科技政策、科技项目及科技“新常态”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报告对国家科技政策与高校科研形势分析透彻,提出的科研发展目标和途径也非常明确,将对今后进一步推进我校科研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威海校区的教师深感鼓舞,倍感振奋,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校区的科研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将会用好、用足国家及校本部提供的科研政策红利,敢于担当,努力打造与世界知名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的科研生态。讨论会上,大家还围绕如何更好地了解国家科技政策和学术前沿、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凝练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的组织工作、如何做好产学研后续保障工作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对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学校科技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熊四皓宣读表彰决定和表彰名单。王树权、周玉为获奖代表颁奖。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等9个科研团队获“科技工作优秀团队”称号,段广仁等14人获“科技工作优秀个人”称号。已成功自主设计制造十一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和两辆巴哈赛车参加国内外大赛获得62个奖项、2016年荣获“双冠王”的HRT学生赛车科研团队获“科技工作优秀团队”称号,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等20余相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秀莲教授获“科技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周玉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当前国家科技管理政策正处在转型期,广大师生员工都深切地感到压力、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我校科研工作目前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态势。如何克服国家科技管理政策变革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尽快适应国家新的科技体制改革和管理形势的需求,抓住国家科技管理政策变革带来的难得机遇,快速渡过转换期和过渡期,迅速进入上升期和新常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加大对科技工作会议内容和精神的宣传贯彻,一校三区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推进,实现一校三区大格局中科研工作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取长补短。各院(系)领导班子要下大力气、下深功夫,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需求、航天国防建设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凝练方向、汇聚队伍、构建平台,鼓励交叉,超前谋划各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有组织化地谋划重点发展的大方向、大项目,并与教师的自由探索有机结合。科研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充分领会教育部、科技部两位领导的报告精神和王树权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主动谋划、自加压力、脚踏实地制定好学校“十三五”科研工作规划。全校师生员工要深刻认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对高校科研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深入了解学校科研政策和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形势,迅速适应新常态和新要求,立足学校科研“十三五”整体规划,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工作,推动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周玉强调,虽然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哈工大96年的办学实践和取得的成绩证明,哈工大人相信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哈工大人是能够创造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人,是一代又一代挑战不可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让我们继续秉承厚植优势、突出特色、砥砺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百年华诞,为早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目标而努力奋斗。












         

             (哈工大报记者  刘培香  兰锐  记者  隗海燕  /图)

编辑审核:科技发展处

通讯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化西路2号 邮编:264209

Copyright © 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科技发展处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063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036号